English

诗歌魅力仍在

2000-02-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诗坛再现“胡鸿现象” 我有话说

本报讯(记者 张永恒) 不久前一本诗集《美丽的忧伤》和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使女诗人胡鸿和她的诗在沉寂8年后再次成为令人瞩目的“胡鸿现象”。

在日前长江文艺出版社举办的胡鸿诗文自选集《美丽的忧伤》发行座谈会上,故事被揭开了:一个36岁患肝癌晚期的普通农民胡国和,在弥留之际向家人提出了最后一个愿望,想见见女诗人胡鸿,想再听听8年前湖北楚天电台江霞播出的胡鸿诗歌《一个人要好好地走》。

他的愿望得到了实现,胡鸿为这个垂危病人感动不已,也为自己这几年放弃了写诗深感懊悔和不安。据悉,此后不久,胡国和就带着他的遗憾和满足离开了人世。诗人胡鸿事后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激动地说,是病人拯救了诗心。

胡鸿第一次成为“现象”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对于诗坛而言,那是一个值得怀念的年代,无数的好诗和无数的诗人一起诞生,一起流传。当时胡鸿以组诗《初恋的情绪》一举成名,随后她的诗歌相继问世并引起读者的热情关注。但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的诗竟被某出版社当作台湾著名女诗人席慕蓉的诗出版发行,幸被《中国青年报》、《新闻出版报》披露真相,《光明日报》、《文摘报》、《法制日报》等全国20多家报纸转载,从而在诗坛和读者之间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成为诗坛上的“胡鸿现象”。最后《新闻出版报》以醒目的标题,刊登了出版社“向席慕蓉、胡鸿、未凡等作者公开致歉”的声明而告结束。

在世纪之初缺少关注的诗坛上,一个素昧平生的农民以诗告别人生的故事,使人看到了诗歌作为经典艺术永恒的魅力。“诗歌并没有走远”。一位读者说,“这件事使我想到诗魂未死,诗歌还有希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